资源列表
[石油资料] 实用天然气管网双向计量系统及其技术的应用
说明: 实用天然气管网双向计量系统及其技术的应用罗东晓1.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2.中山大学罗东晓.实用天然气管网双向计量系统及其技术的应用.天然气工业,201l,31(8):94 95.摘 要 归属于不同业主的两个区域天然气管网联通时,解决贸易结算的“双向计量”是一道难题,仪表量程下限以及“微流动”工况决定了单从计量仪表本身入手难以很好解决问题,有必要另辟蹊径。为此,开发出了一种简便的双向计量系统,即采用2套常规的计量回路,通过设置相应的自动控制组件、电动阀或手动控制阀,对计量系统进行自动控制或手动<cam***> 在 2019-03-04 上传 | 大小: | 下载0次
[石油资料] 实现窄密度窗口安全钻井的控压钻井系统工程
说明: 实现窄密度窗口安全钻井的控压钻井系统工程姜智博 。 周英操 。 王倩 。 蒋宏伟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生部2.中国石油集团钻井712程技术研究院3.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姜智博等.实现窄密度窗口安全钻井的控压钻井系统工程.天然气工业,2011,3l(8):76—79.摘 要 控压钻井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钻井技术之一,能够对井底压力进行实时精确的控制、解决现场遇到的井下复杂钻井问题;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均表明,它可以有效解决国内外普遍遇到的窄密度窗口安全钻井难题。为了更好的掌握和运<yor***> 在 2019-03-04 上传 | 大小: | 下载0次
[石油资料] 在一次起下作业中用连续油管分层压裂
说明: 在一次起下作业中用连续油管分层压裂王 玲,陈 澈 编译(四川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处压裂酸化公司) 摘 要:连续油管压裂技术可以替代传统的可回收式桥塞隔离技术对新井进行施工,而且也可对老井进行修复。如今,我们只需更少的投入,即可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井的预处理、压裂及投产。此外,以前由于套管老化或尺寸过小而不能进行增产作业的地层,现在也可作为连续油管压裂的施工对象<lilian******> 在 2019-03-04 上传 | 大小: | 下载0次
[石油资料] 针形喷嘴射流特性的实验研究
说明: 针形喷嘴射流特性的实验研究赵 月,秦裕琨(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摘 要:本文针对针形喷嘴的主要结构参数,对射流破碎长度和破碎液滴的尺寸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得出了针形喷嘴的主要几何参数与射流破碎长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射流破碎后的液滴情况,为针形喷嘴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关键词:针形喷嘴;液体射流;二次破碎<jxg****> 在 2019-03-04 上传 | 大小: | 下载0次
[石油资料] 相位对斜井射孔破裂压力的影响
说明: 相位对斜井射孑L破裂压力的影响刘欣 刘从箐 刘同斌。 赵立强 王强I.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采气工程研究院2.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四川石油管理局刘欣等.相位对斜井射孔破裂压力的影响.天然气工业,2O1O,30(3):55-56.摘 要 斜井破裂压力是压裂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一般只能从已知射孔方位角来预测该参数。但现场采用的是非定向射孔,缺乏相应破裂压力的预测方法,而传统的破裂压力计算方法并没有获得非定向射孔井破裂压力的变化规律。为此,针对射孔斜井的主应力与射孔夹角<冬天***> 在 2019-03-04 上传 | 大小: | 下载0次
[石油资料] 微小井眼水力加压器结构设计及钻压计算
说明: 微小井眼水力加压器结构设计及钻压计算刘清友 单代伟 王国荣(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500)摘要:微小井眼钻进过程中,连续管的直径小、刚度低,采用传统的钻铤施加钻压不能满足钻井需要,为此设计了一种用于88.9 mm井眼的微小井眼水力加压器。综合考虑井下马达、水力加压器以下钻柱与井壁的摩擦力、水力加压器运动部件与缸体内壁的摩擦力等因素对井底钻压的影响,建立了水力加压器串联在井下马达上方时井底钻压计算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可以得到钻井液流量、喷嘴直径与钻压关系<zhou_y*******> 在 2019-03-04 上传 | 大小: | 下载0次
[石油资料] 开关井对气井井下管柱及气藏安全性的影响分析
说明: 开关井对气井井下管柱及气藏安全性的影响分析X傅银灿1, 窦益华2(1. 川庆钻探公司长庆钻井总公司, 陕西西安 710018; 2.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5) 摘 要: 气井开井、关井作业时井口温度、压力随之变化, 引起井下管柱变形与受力变化, 引起地层压力变化和介质重新分布, 进而影响井下管柱、封隔器与气藏的安全性。本文以陕北气田地质情况及常用管柱结构为例, 利用管柱力学理论分析了开关井对井下管柱安全性、封隔器密封性能的影响, 分析了开关井对气藏的影响。分析表明: 就陕北气<jlsli*****> 在 2019-03-04 上传 | 大小: | 下载0次
[石油资料] 从石油峰值论到石油枯竭论
说明: 从石油峰值论到石油枯竭论张 抗(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 00083)摘要:对石油产量的变化和峰值的预测是有前提的,预测者或者是面对简单的油田,且其储量和开发方式无大变化,或者是限定储产量的变化速度和最大可探明储量等。对基本符合这些限定的“封闭系统”,预测的成果可大致符合实际情况。而对不断开拓新区新领域、发现新油田和不断革新采油工艺提高采收率的“开放系统”,预测结果多会有很大(甚至定性)的误导作用。此外,还须考虑到石油生产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甚大。峰值论的鼻祖Hubbert 1956年预<柏**> 在 2019-03-04 上传 | 大小: | 下载0次